環評考試--無止境的路
作為環境類理科畢業生,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似乎是我理應參加的職業資格考試,就這樣我與環評考試結緣了。
2020年,受疫情影響,原定于5月的考試推遲到了11月,相比往年多了半年的復習時間。然而,這一年,恰好也是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凝練發布年。于是在接下來的一整年時間里,我一直在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忙碌著。每一份發布方案都要經過頻繁的、高強度的會議討論,會后還要一遍遍從初稿、修改稿、征求意見稿、再修改稿等不下30稿的打磨。
與工作時間幾乎重疊的是我的環評考試復習期。為了工作復習兩不誤,我只能擠占自己的休息時間,我見過凌晨五點、凌晨四點、甚至凌晨三點鐘的南京;為了復習環評,我壓縮午休時間看書復習;為了復習環評,我習慣了帶著厚重的復習資料和教材出差……
6月,省級“三線一單”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發布,12月,市級方案發布。但我的環評考試并不理想,4門科目只通過了兩門,導則差1分、法律差6分。這次考試讓我真切感受到了環評考試的艱難,親身體驗了考友們吐槽的“超低通過率”。
絆腳之石乃進身之階,我必須改進思考方式和學習方法,重振旗鼓。2021年恰逢環評考試改革,我盡快適應新的考試要求和方式,仔細分析上次止步于門外那7分的差距,從中找出那些看似微小卻恰恰反映出自己對專業知識掌握欠缺的點,有針對性的梳理和解決。我制定了更科學嚴謹的復習計劃,總結經驗吸取教訓,要求自己在學習中更專注、更細心、更深入地思考。緊扣實際工作,從原理上進行理解,仔細梳理建立知識邏輯框架。又經過了近半年的苦讀,放棄了“柳色黃金嫩,梨花白雪香”的春游;放棄了周末休閑,直奔自習室閉關學習;放棄了每日的午休,一杯咖啡陪伴我刷題。終于,2021年我順利通過考試。
環評考試,讓我系統地學習了專業知識,獲得更好的思維模式,養成積極的工作和生活態度。同時我也見證了整個環評體系不斷完善,見證了環評工作在生態環境領域發揮日漸重要的作用。
環評考試結束后,我才迎來真正的大考,知識只有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,才算真正的被掌握。日常工作中永遠有我沒有復習過的知識,永遠有等待我去鉆研的課題,永遠有需要我不斷學習和思考去解決的問題。工作中,學習、實踐、思考和研究永無止境。
現在我明白了,環評考試帶給我的是一個契機,讓我把學習形成一種習慣,無論是向書本學習還是在實踐中學習。環評考試不是終點,終身學習才是目的。
作者:蔡云
江蘇省生態環境評估中心